我1962年出生在
云南的思茅(現在的普洱市),父親是隨第二野戰軍南下的江蘇人,在思茅娶了我的母親。當時與父親同在一個部隊的墨江當地人。1978年父親從部隊轉業,我們全家遷到了江蘇,36年里我有理沒理找到機會就回那魂牽夢繞的
云南,回去看我的親人、同學、朋友,去看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--普洱、版納、墨江、勐臘、臨滄。看不夠的青山綠水,走不完的盤山路,喝不夠的玉米酒,品不盡的普洱茶,吃不厭的過橋米線,永不忘的傣家烤魚。
十多次回
云南的體會,那就是故鄉隨著中國的改變在改變。越來越多的樓房、越來越好的公路、越來越美的姑娘、越來越帥的小伙。越來越多的笑容。
36年里我從一個十六歲的
云南小伙變成了一個五十多歲的江蘇老頭,完成了從一個學生、工人、干部、老板、下崗職工,各種身份的轉變,沒有變的是我每次回到
云南沒有一個
云南人會懷疑我純正的
云南(臨滄)口音,我喜歡這柔柔的、慢慢的、甜甜的
云南話。
想當年在
云南從一個地區到另外一個地區(因為父親是邊防軍需要經常換防),少則1-2天,多則3-5天,現如今:昆曼大通道、泛亞鐵路、滬瑞高速等橫慣高原,一條條巨龍穿越萬水千山,把方便把溫暖送到村村寨寨、送到各民族人民的心理。而我正好見證了改革開放帶給
云南的這些巨大變化,
先說說普洱,我出生的這個城市。36年前,她更像是一座兵營,街上走的人一半半是軍人,部隊的營房也確實占了城區很大一部分,前兩年再去發現現在是部隊所占的地方與城市的規模比已經很小了,外來人口促進了城市商業的大發展。最讓人賞心悅目的是普洱市周邊數十萬畝茶園,一望無際、四季常青。
我生活過的另外一個城市--臨滄,離城還有幾十公里,公路兩邊各種顏色的三角梅婀娜多姿,一直綿延至市區,據說是臨滄的市花,在我看來三角梅就像
云南的女人,纖巧、樸實、美麗。這里30多年前也是當兵的與老百姓差不多多,城市規模與內地比相當于一個小鎮,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寬闊的馬路、新建的大樓隨處可見,真的像一個城市了。
西雙版納,30多年前混濁的瀾滄江從這里奔騰而過,帶走的是高原的水土是
云南人的血,現如今由于上游的N座水電站,河水清可見底,夕陽下老米濤、小龍英沐浴著、歡笑著。哦!瀾滄江就像
云南的男人,呵護著他們嬌美的女人,用堅韌、憨實、溫和的心書寫著歷史,創造著未來。
啊!彩云之南我永生的故鄉,我愛你永永遠遠,我念你生生世世!
免責聲明:本站資源僅供學習參考,所有資源均來源于網絡搜索及網友提供,所有言論并不代表本站立場,本站不承擔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一切爭議和法律責任!云南方言網[lzkaiyue.cn]所轉載的內容,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,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,請您通知我們,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,謝謝合作!
本站所有信息資源僅供學習參考,如果有轉載,請注明來源及網址!謝謝您的支持!
來源:云南方言網 lzkaiyue.cn